农残担忧,过犹不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能不能吃饱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向来都是天大的事,而如今在吃饱的基础上,我们更加关注的是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是否超标,一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这里首先要强调的是,我国农药残留的这个“标”,不是零残留,而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制定发布的标准,也就是最大残留限量,来保证食品安全。
农药在施用后,受光照、雨水、微生物等分解作用,均会在环境发生降解,只是不同农药的降解速率不同而已。在一段时间之后,农药在作物中的残留量会低于残留限量,也就是安全的。而这个时间,就是我们常提到的安全间隔期。
最大残留限量和安全间隔期是怎么得到的呢?可不是随便设定的。国际上通行的程序是根据农药的毒理学和残留化学实验结果,结合本国居民膳食结构进行量化评价。主要包括4个步骤:确定农药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或急性参考剂量(ARfD)、确定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TMR)和最高残留量(HR)、进行膳食摄入评估(包括长期和短期膳食摄入评估)、确定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自喷药后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限量所需间隔时间即为安全间隔期。
所有农药在上市前,都必须通过农药残留数据来评估其安全性,农残试验设计概述如下:
有资质的试验单位收到企业待上市的农药制剂后,设计田间试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试验地点的选择,根据各个农药登记的作物不同来选择不同的主产区;试验时间通常为两年;而施药剂量和次数均依据推荐使用剂量(或其1.5倍)选择,如下图是某农药田间试验设计图。
田间试验小区一般分为消解动态试验(土壤和植株)和最终残留试验(高剂量和低剂量区),消解动态试验是施药于登记作物后,在一个月内不同时间点进行样品的采收,检测并计算得到该农药的半衰期,通过消解动态方程预测降解趋势。如下图是某农药在不同时间点在小麦植株中的残留量,图中可以看到三个试验地农药残留变化趋势一致,随着时间推移,残留量明显降低。
设计最终残留试验时,对于在施药期间采收的农产品,采收间隔期设置较短,选择1、2、3、5或7天;其他作物一般设7、14、21或30天,每个试验应设2个以上采收间隔期,对于种衣剂、土壤处理的除草剂等,采收间隔期设为收获期。通过采样检测评价作物在采收时的残留量是否低于最大残留限量。采样通常采用五点法取样,如下图所示。
实验小区(30m2)采用五点法采收样品
样品收集于实验室后,进行处理并对样品中该农药的残留量进行检测分析,根据试验数据结果为该农药登记上市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因此,目前市场流通的已登记农药,均通过了农业部的残留试验评估,验证了其安全性,只要按照推荐剂量和技术用药,在安全间隔期后采收,作物中其残留量均低于最大残留限量,也就是安全的,若通过冲洗、削皮、再加工,农药在作物中的残留量更是大大降低,而在冲洗过程中加入碱面和一定时间的浸泡会更加有效地去除农药。
同时,由于各国发展程度的差异,美国、欧盟、日本及韩国均制定了不同的最大残留限量值,国外对于食品安全的把控也更为严格,所以在出口农副产品时,其农药残留量不仅要符合我国的最大残留限量要求,还要符合出口国的标准。
农药残留并不可怕,只要规范合理使用农药,其利大于弊,如同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之道,我们也要利用好农药这把双刃剑,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