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69年,首个SDHI类杀菌剂萎锈灵就已上市,这早于70年代开发的三唑类杀菌剂,更早于90年代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代表:嘧菌酯)。但直至2009,FRAC(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才给了SDHI类杀菌剂正式名份——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这类杀菌剂的作用靶标位点为:病原菌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上的蛋白复合体II(即琥珀酸脱氢酶或琥珀酸-泛醌还原酶)。它通过作用于蛋白复合体II影响病原菌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统,阻碍其能量的代谢,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导致其死亡,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这类杀菌剂已成功开发至少15个品种。早在1969年即推出的萎锈灵,和之后上市的麦锈灵、甲呋酰胺主要用于种子消毒。1981上市的灭莠胺、1989 年氟酰胺、1997 年呋吡菌胺和噻呋酰胺主要用于水稻病害。
不同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超广谱的高起点,SDHI类杀菌剂从专科防治锈病开始。虽然这类杀菌剂研究史不短,上市品种也较多,但因其对一些主要真菌病害的疗效有限,这一类化合物并未真正引起人们注意。
直至2003年巴斯夫公司上市的第一个广谱型SDHI杀菌剂啶酰菌胺,仅用了2年的时间就步入上亿美元产品之列,SDHI杀菌剂家族才受到行业的特别关注。大器晚成的SDHI类杀菌剂,近年倍受青睐,新品层出不穷,如:拜耳的联苯吡菌胺、氟吡菌酰胺、氟唑菌苯胺,先正达的吡唑萘菌胺、氟唑环菌胺,巴斯夫的氟唑菌酰胺,日本三井化学的吡噻菌胺。
目前,世界六大农药公司(合并前)都已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该类杀菌剂的开发中。2011年SDHI类杀菌剂的全球销售额为5.81亿美元,仅占全球农药销售额的1.2%。据《全球SDHI类杀菌剂报告(2015-2020年)》显示,2014年该类杀菌剂价值已达27.21亿美元,并预估2020年该品类市值将达40亿美元。相信随着第3代广谱、高活性SDHI类杀菌剂的上市推广,该类产品将会与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组合,开创杀菌剂的新时代。
——质量技术部供稿